王丹琦@榕樹頭的舞蹈夢遊
地點: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
1. 當初為什麼要做Positioning這個系列的作品﹖又為什麼要做
舞蹈新鮮人《Galatea & Passenger 》這個作品呢﹖
Positioning的環境舞蹈及獨舞,都是我在那個時候日常生活裏很實在發生的事,因為是講自己生活裏的片段,所以很真實。
而“Passenger”是之前Positioning在廟街做的環境舞蹈的延伸,因為覺得作品只演一次很浪費,又有很多人未有看過,所以很想在劇場裏再做。作品本身之前已演過一次,已有一定的基礎,而在那次演出後對這題材亦有新的發現及見解,有些效果也只可在劇場才做到,所以就想再發展這一作品。
2. 你覺得這些作品做得如何?好的與不好的,都跟我們分享
吧。
Positioning的獨舞是一個幾有趣的經驗,因為是第一次跳一隻比較長的獨舞,是挺滿足的,但覺得太着重影像多過舞蹈,舞蹈方面可以做得再好一點。
攝影:Jesse Clockwork |
至於演《Galatea & Passenger》的時候,因為腳傷的關係,有些地方都未做得最好,對自己的突破亦不算太大,雖然自己覺得還可以,但知道有些地方可以再好些。
3. 觀眾重要嗎?可有一些觀眾與你的想
法相反?你又如何看待?
4. 將來會有什麼創作上的方向?
想找一些新鮮的事,做過的或做到差不多的就不想再做了,至於是甚麼現在亦不太清楚。
5. 你覺得現在的舞蹈界,有什麼被忽略而又有需要發展與突
破的呢?
於我平時接觸開的freelance圈子,說得難聽是“講多過做”,講很多但實踐少。對我來說,舞蹈應該是很直接地舞動身體,不應把舞蹈變成太多的討論或概念,甚至被語言的過份包裝及取代。可能我們在學院時是不斷的跳,所以比較多時間去實踐,而畢業後大家都會較多去作討論或去想,有時就會變成紙上談兵。對於我自己,我會喜歡一些作品沒有太多說話,是純粹去看舞蹈,或有很好的idea,又表達得很清晰、玩得好,但都是透過舞蹈做媒介,而不是在演完之後再去用語言再講。
另外,前一排有一段時間,常常有不同的舞蹈演出在同幾日內發生,其實多人做創作是好事,但不要數量多但質量低,這對觀眾來說也不是件好事。
6. 不做舞蹈人,可以嗎?
可以不做舞蹈人,但需要繼續跳舞,可能沒有掛着「舞蹈人」的名字跳舞會跳得更開心。
攝影:Jesse Clockwork |
攝影:Seeforpig Kwok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